浏览人数: 808
9月16日是我国第25个“中国脑健康日”。脑血管病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,多数脑病会遗留后遗症,一旦大脑受损,往往波及运动、感觉及精神功能。我们应重视脑健康,积极预防脑疾病。接下来,一起了解如何科学守护我们的大脑。
● 脑卒中(中风):包括缺血性脑卒中(脑梗死)和出血性脑卒中(脑出血)
● 阿尔茨海默病:最常见的痴呆类型,是一种起病隐匿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
● 焦虑症与抑郁症:被称为“心境障碍”,同样属于脑健康问题,需要得到重视和科学治疗
1、年龄:年龄是最主要的不可干预风险因素。随年龄增长,神经细胞功能逐渐衰退,脑病发生率显著上升。然而通过早期筛查与积极干预,可有效延缓进程。
2、遗传因素:家族中有脑病史(如阿尔茨海默病、帕金森病等)的个体,患病风险更高。建议有家族史的人群尽早进行相关筛查和遗传咨询。
3、生活方式:不健康的生活习惯,如高脂饮食、缺乏运动、长期吸烟、过量饮酒等,都会显著增加脑病发生风险。
4、慢性疾病: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肥胖、高胆固醇等慢性病是脑健康的重要威胁。它们可通过血管损伤、炎症反应等多种机制影响大脑。
1、坚持适当运动:运动可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(BDNF)的分泌,促进内啡肽释放,有助减压和提升脑活力。老年人可选择八段锦、太极拳;年轻人适宜游泳、球类、慢跑等。
2、保持规律作息:睡眠期间,脑脊液循环加速,有助于清除大脑代谢废物。长期熬夜、过度疲劳易引发头痛、记忆力下降及情绪问题,建议尽量在12点前入睡。
3、勤于用脑思考:经常学习新知识、挑战认知任务(如阅读、下棋、打牌、唱歌)有助于维持大脑活跃度。
4、戒烟限酒:长期饮酒可能导致酒精中毒性认知障碍,并损害脑血管;吸烟则会显著增加脑卒中及心肌梗死风险,直接损伤脑区功能。
5、积极社交与情绪管理:多与他人交流、保持乐观心态能够激发大脑活力。大笑与愉悦的情绪有助于提升思维敏捷度,减轻大脑负担。
本文仅供参考,具体诊疗请咨询专业医生
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