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览人数: 255
体检发现轻度脂肪肝,不少人第一反应是“吃得太油,该吃草了”。于是水煮菜、杂粮饭轮番上阵,体重确实轻了,但脂肪肝可能不减反增。为什么人瘦了,肝却更“胖”了?
只吃水煮菜和杂粮,容易导致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。而身体需要优质蛋白来合成“脂蛋白”,这是将脂肪运出肝脏的必需工具。如果长期缺乏肉、蛋、奶、豆制品等蛋白质来源,肝脏内的脂肪就无法顺利运出,反而越积越多,加重脂肪肝。另外,长时间保持接近饥饿的饮食状态,身体会误以为遇到“饥荒”,从而主动分解体内储存的脂肪和蛋白质,并将它们运往肝脏转化为能量。结果大量脂肪酸涌入肝脏沉积下来,进一步导致脂肪肝恶化。
逐步减少每日摄入(300–500千卡),优选低热量、高饱腹感食物。建议改变进食顺序:先吃蔬菜,再吃肉,最后吃主食。
蛋白质是肝细胞修复的关键。推荐摄入脱脂奶、鸡蛋清、鱼肉、去皮禽肉和豆制品。
避免动物油、油炸食品和高胆固醇食物。每日植物油控制在20–25克,可适当选择富含ω-3脂肪酸的食物,如深海鱼、亚麻籽油。
降低精制谷物比例,限制甜饮料、糕点等高糖食品,减少果糖摄入,防止肝内脂肪合成。
每日摄入500克蔬菜(绿叶菜占一半),水果选低糖的(如柚子、樱桃、苹果),控制在200–300克。
采用蒸、煮、炖等烹饪方式,避免油炸。限制钠盐摄入,少用辛辣调料防止食欲过度激发。
研究显示,“16+8进食法”(如9:00–17:00内进食)有助于减少肝脏脂肪、改善代谢。避免长时间饥饿,防止脂肪被动涌入肝脏。
酒精绝大部分在肝脏代谢,严重加重脂肪肝。不要自行使用保健品或药物,一切遵医嘱。
本文仅供参考,具体诊疗请咨询专业医生
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健康时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