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览人数: 723
图片来源于网络
2025年8月8日,我们迎来第17个”全民健身日”。世卫组织数据显示,缺乏运动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风险。在我们身边,”三高”年轻化、慢性病低龄化的警钟不断敲响。与其在体检报告前焦虑,不如现在换上运动鞋动起来,运动就是最好的健康投资。
1、增强心肺功能规律运动能提高最大摄氧量和肺活量,改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。研究表明,中等强度运动(如快走、骑车)最利于提升心肺健康。
运动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,如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和久坐习惯,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。
长期坚持有氧运动(每周3次,每次30分钟以上)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,辅助降低胆固醇,效果通常在坚持3个月后显现。
运动能减脂增肌,提升胰岛素敏感性,尤其对糖尿病前期人群效果显著。研究显示,下午或晚上运动更利于降低血糖水平。
❌锻炼时间并非越长越好运动质量比数量更重要。过量运动会导致肌肉和关节无法及时恢复,增加损伤风险,还可能引发过度疲劳和身体机能下降。
运动后应分次、缓慢饮水,避免一次性喝太多。出汗多时,建议补充温淡盐水以平衡无机盐流失。
运动虽消耗热量,但必须结合饮食调控才能实现持久减肥效果。
疼痛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,强行继续可能造成严重损伤。
长期重复相同动作会导致某些部位过度锻炼,而其他肌肉群得不到充分锻炼,应多样化运动内容。
● 目标: 促进骨骼、肌肉发育,提高协调性和灵活性。
力量训练:自重训练(俯卧撑、深蹲)、轻阻力训练(弹力带、哑铃)
● 目标: 保持关节灵活,预防骨质疏松,增强平衡能力。
● 有慢性病或关节问题者,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运动方案。
本文仅供参考,具体诊疗请咨询专业医生
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