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日养生“三忌”“三宜”

图片来源于网络
秋季天气转凉,燥气当令,易出现口干、皮肤干等“秋燥”现象。中医认为秋气通于肺,养生重在防燥润肺,为入冬打好基础。下面就来谈谈秋日养生的“三忌”与“三宜”。
一、三忌
图片来源于网络
1、忌辛辣食物秋季燥气当令,易耗伤人体津液,引发口干、咽燥、皮肤干等问题。此时应避免辣椒、花椒、生姜等辛散助火之品,以及烧烤、油炸类燥热食物,以免加重体内阴液损耗。

2、忌经常熬夜

熬夜会耗伤气血,气血不足则津液更易亏损,干燥症状也随之加重。《黄帝内经》提倡秋季应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,以顺应自然收敛之气,有助于肺气宣发、阳气内敛,避免正气耗损。

3、忌贪凉受寒

入秋后昼夜温差增大,虽白天仍热,但早晚偏凉,应及时增减衣物,尤其老人、体弱者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,更应注意防寒,避免寒邪入侵诱发旧疾。

二、三宜
图片来源于网络
1、宜动静结合秋高气爽,适合散步、爬山、打太极等户外运动,能增强心肺功能。但运动宜量力而行,以微汗为度。同时,秋季讲究“收”,可配合静坐、闭目养神等静态调节,达到动静平衡、涵养阳气的效果。

2、宜调畅情志

情绪舒畅有助于肺气宣发。大笑能扩张胸廓,提升肺活量,缓解疲劳与抑郁。肝气条达则气机顺畅,可通过听音乐、与亲友交流等方式疏肝理气,实现身心和谐。

3、宜润肺防燥

饮食上应注重滋阴润肺,可适当食用梨、蜂蜜、银耳等滋润之品。此外,饮茶也是润燥的好方法,例如百合茶、沙参麦冬茶、罗汉果茶等,均有助于缓解秋燥,滋养肺阴

本文仅供参考,具体诊疗请咨询专业医生
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中国中医、人民网、中国中医药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