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览人数: 559
16岁的高中生小黄,在挑灯夜战后遭遇右耳突然失聪;12岁的小陈,因沉迷游戏并长期将音量调至最高,被确诊为永久性听力损失。这些并非孤例,不规律的作息、持续的精神压力以及无处不在的噪音污染,正悄然跻身听力杀手的前三名。
9月28日是国际聋人日,我们要关注听障群体的权益保障,推动构建包容、无障碍的交流环境,让无声的世界同样充满色彩与可能。
1、传导性听力损失,其成因主要源于外耳或中耳异常(如耳道阻塞、中耳感染等),导声波传导受阻;
2、混合性听力损失,表现为传导性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双重特征;
通常情况下,耳可能是先天性耳聋、鼓膜穿孔、中耳炎等原因导致的,具体分析如下:
① 先天性耳聋:多由遗传、母体妊娠或分娩异常等因素导致。患者通常可在医生指导下,通过佩戴人工耳蜗、骨锚式助听器等设备改善听力。
② 鼓膜穿孔:鼓膜承担传导声音的重要功能。若发生穿孔,会破坏传声结构,引发传导性耳聋。一般可通过鼓膜修补术等手术进行治疗。
③ 中耳炎:长期炎症可能引起中耳积液,阻碍声音传导,从而导致听力下降。常见治疗方式包括鼓室探查术等手术干预。
1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,均衡饮食、规律作息、远离烟酒;
2、避免长期处于高强度噪音环境,必要时佩戴防护设备;
4、谨慎使用具有耳毒性的药物,如部分抗生素和化疗药物,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;
本文仅供参考,具体诊疗请咨询专业医生
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