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览人数: 250
今年9月29日世界心脏日以“律动不息”为主题,呼吁公众关注心脏健康,主动了解心脏疾病,并重视日常预防与长期管理。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、致死率高,且年轻化愈发显著,然而不少人仍停留在“病发再治”的认知中,忽视了预防的重要性。
1、瓣膜病随着老龄化加剧,老年人瓣膜病发生率显著上升。以主动脉瓣狭窄为例,心脏如同人体的“动力泵”,主动脉瓣则是泵血的“总阀门”。一旦阀门变窄,全身供血受阻,可能导致晕厥、胸闷、胃肠功能不良或全身乏力。
冠心病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,引发心肌缺血。典型症状为体力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胸闷、胸痛,严重时可致急性心肌梗死。若出现活动相关胸痛、牙痛或夜间胸闷,需警惕冠心病。
房颤表现为心跳紊乱,伴心慌、气短。其最大危害是易形成左心房血栓,一旦脱落可能导致脑卒中。尽管部分患者症状轻微,但长期房颤潜藏中风风险,不可忽视。
心肌病常由感染、遗传等因素引发,表现为心肌肥厚、扩张或僵硬。早期可能出现气短、乏力,严重时可致心力衰竭、心律失常甚至猝死。
心衰是多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,心脏泵血功能下降。患者常见呼吸困难、下肢水肿,伴乏力、食欲减退等症状,夜间可能因憋气惊醒。
心脏健康受多重因素影响。年龄、遗传等不可控,但我们可以干预可控因素:
1、控制“三高”:高血压损伤血管弹性,高血脂导致血管堵塞,高血糖损害血管内皮,需积极管理。
4、改善生活习惯:避免久坐,限制高盐、高脂、高糖饮食,控制饮酒,缓解精神压力。
心脏健康需长期管理,从认知落实到行动。在世界心脏日,让我们主动守护心跳,让生命律动不息。
本文仅供参考,具体诊疗请咨询专业医生
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健康中国